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
睾丸下降不全的原因有两种学说。内分泌因素:如果母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或睾丸本身有缺陷而对该激素不发生反应,常常引起双侧睾丸下降不全;机械因素:如精索血管过短、睾丸引带或腹股沟管发育不良、睾丸和腹膜后组织粘连、提睾肌变异等阻碍睾丸下降。这种情况常引起单侧睾丸下降不全。
1、常见症状
隐睾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发育不良,单侧者左右侧不对称,发生于右侧的比左侧多,双侧者阴囊扁平,体检发现阴囊空虚。
睾丸长期停留在不正常的位置可引起以下不良后果。
(1)睾丸萎缩、不育 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生后 2 年内还只有轻度的组织改变,在 2~5 岁以后就会引起睾丸发育不全或萎缩,无生精功能。两侧隐睾可使 90% 的病人不育。
(2)恶变 隐睾患者恶变的危险较正常阴囊内睾丸大 20~46 倍;而腹腔内睾丸恶变的危险较腹股沟睾丸大 4 倍。睾丸先天性发育缺陷以及睾丸处于不正常的位置、周围温度较高是隐睾发生恶变的原因。
(3)易外伤 睾丸位于阴囊内,活动度较大,外伤的机会较小。位于腹股沟的睾丸,当腹肌收缩时腹股沟管也收缩,其中的睾丸即受到挤压。腹腔内睾丸也经常受腹压改变的挤压。
(4)睾丸扭转 隐睾之睾丸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
(5)并发疝气 隐睾患者大约 65% 并发疝气。
(6)空虚的阴囊可引起自卑感、精神苦闷、性情孤僻。
2、检查诊断
隐睾诊断一般不困难。如果阴囊空虚,不能摸及睾丸,或只有一个,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1)B 超检查一般就能明确诊断,往往提示睾丸位于腹股沟内,也有可能位于腹腔内。
(2)还有一种情况是双侧睾丸缺如或者单侧睾丸缺如,如果染色体为 XY 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升高,血清睾丸酮(T)降低,而且睾丸酮的水平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刺激无反应,则为双侧睾丸缺如(即无睾丸),不需要手术探查;对于单侧睾丸缺如的患者激素试验往往是正常的,术前难以确诊,必要时仍需手术探查。
(3)生殖腺静脉造影、腹腔镜检查、B 超、CT 扫描对诊断可能有帮助,必要时也可进行。
3、治疗方法
(1)内分泌治疗 隐睾患者在 1 岁以内采用内分泌治疗,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制剂 Crgptocur 喷鼻 0.2ng,每日 3 次。若仍然不降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次 1 000 单位,每周肌肉注射两次,共 4~5 周,若两周后仍未下降,应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应在两周岁前进行,施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于青春期隐睾患者,睾丸萎缩不明显者一经发现应及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必要时作睾丸自体移植。
如果术中活检有原位癌、发现睾丸已萎缩、成人单侧隐睾,而对侧睾丸正常者可施行睾丸切除术。
4、预防保健
(1)所有出生的男性新生儿均应作睾丸检查,检查睾丸大小、位置、和质地,并且在 3~6 月后随访。父母也应认真检查孩子的阴囊,一般在阴囊两侧都能摸到花生粒大小的睾丸,摸时有实物感。
(2)孕妇在孕期应避免使用影响内分泌平衡的药物如己烯雌酚和其他特别药物。
(3)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不管何种治疗方法都必须在孩子两岁内进行,因为超过 2 岁患儿的睾丸组织就会发生病理变化,影响睾丸生精功能。
(4)由于下降的隐睾也有恶变可能,故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患者也应定期检查下降的睾丸。